育儿心理学: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2017/7/19 17:06:08 作者:小凡不烦

旭旭两岁入园,一点儿分离焦虑都没有:一包点心一定分到只剩下最后一块他才停止;听故事时听到有趣的地方,一定是他笑得最开怀;到室内活动室玩竞赛性游戏时,一定是他最大声的为大哥哥、大姐姐加油!照理说,他一定很受欢迎,但事实并非如此,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向老师告状:“旭旭打人。”的确,他总是动不动就用手攻击其他小朋友,或是其他孩子稍微碰他一下,他就哇哇大叫。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有一次,班上的孩子们正在参与团体讨论活动,旭旭左右两边的小朋友坐在离他约30公分的地方,可是他却说:“老师,他们坐得太挤了,都碰到我的身体了。”老师奇怪地问他确切的感受,他回答说:“真的,他们都碰到我了!”根据旭旭的这种表现,我们推测可能是他对身体图像的认识有偏差,或者是他的触觉反应阈太低,导致他经常在别人接近他的时候会有防御的动作出现。


旭旭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再加上反应强度大,所以会经常推人或打人。因此,在教室里老师给旭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并请他坐在老师的旁边,以减少他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机会;回家后则请妈妈多用沐浴球刷他的身体。半年后,我们看见旭旭发生了明显转变,冲突事件减少了许多,笑起来依然是开怀无比!


造成反应强度大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台湾有一句发人深省的俚语:“好种不传,坏种不断!”而天生气质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孩子的天生气质来自父母的遗传,有些是显性的,如同模具印出来一般;有些则是隐性的,表征较不明显。我记得小时候住在大宅院里,左邻右舍中有些父亲的反应强度超大无比,动不动就和别人吵架,口出秽言,甚至动粗。而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总会和他的父亲一模一样,喜、怒、哀、乐都隐藏不住,哪怕是一点儿芝麻蒜皮的小事,也会表现出同样的处理方式。


2.触觉反应阈低


透过旭旭的案例,我们知道解如果孩子的反应强度大,再加上触觉反应阈低,那么一定很容易和别人起冲突。触觉反应阈低的孩子,只要皮肤受到一点点刺激就会受不了。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教养建议


1.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家长和老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教孩子使用语言表达情绪,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感受,当孩子能认清自己的感受时,他才能做出正常反应。比如,孩子玩具被抢时,要教他跟对方说:“这是我的玩具,请你还给我!”孩子被人无意碰到时,要教他说:“你撞到我了,请向我道歉!”另外,涂鸦也是表达情绪的方法之一,很适合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的幼儿。


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很难拿捏,因此,学习表达情绪应该和其他认知学习一样,在不同情境下学习感知自己的情绪并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除了反应强度大的幼儿必须学习,一般幼儿也应注意这方面的发展,如果父母、师长和伴随幼儿长大的成人都有这个共识,那才是幼儿之福!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2.坚定的教养观


婴儿约八个月大时开始发展因果关系,有的婴儿会以哭声来控制初为人母的妈妈或是一听到哭声就会紧张的照顾者。因此,面对反应强度大的幼儿,只要他每次有相同的状况发生时,就给予他相同的回应方式,时间久了,他就会臣服在这个模式中而获得改变。


3.跷跷板原理


当反应强度大的孩子正在激烈地发泄情绪时,成人最好稍安勿躁,因为孩子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当孩子恢复平静,成人再与他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告诉他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给他提供练习的机会。假如成人每一次都这样处理,并且在孩子出现自我控制的行为时给予肯定,相信孩子会学到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反应不再殃及他人。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4.避免孩子自我伤害


对于反应强度大的孩子,倘若常用威胁的方式抑制他,那么很有可能有一天他将是如火山般的情绪爆发,有的孩子会因愤怒而摔东西,有的甚至会伤害自己。所以成人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天生气质,给予包容和爱的教养,千万不要用成人的角度与价值观来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