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4 11:49:05 作者:小凡不烦
育儿心理学:孩子学习数学的敏感期,家长千万别错过!
园内的幼儿早上七点半入园,每天早到的同学几乎总是那几个,所以他们经常会去争谁是第一个到达的。早来的孩子通常是带着早餐,当他们围坐在圆桌旁开始享用时,就会有以下的聊天内容。
程程说:“今天我妈妈带我去七街买了这个三角形的面包,好好吃!”
小文说:“我自己烤了三片面包,还夹了一片火腿和一片乳酪,我妈妈说这样吃很健康。”
雅雅说:“我不想吃早餐,所以妈妈只买了一杯豆浆给我。”
“你看,这是什么?”刚到的小军将他的小笼包拿得高高的,“我妈妈说一共有八个,我可以吃四个,另外四个分给小朋友吃!”
光是从一个早餐会我们就能看出来,不管孩子们懂不懂数学,事实上他们都已经充分地与数学生活在一起,且密不可分。
与数学生活在一起
幼儿时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数学?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与数学密不可分了。婴儿一出生,对生活的秩序就有所要求,如果婴儿出生后每天都在固定的地方喝奶、换尿布,在固定的时间吃、喝、洗澡等等,那这个孩子一定能够很快地适应子宫外的生活。固定的生活模式让婴儿可以预测新的世界,这不就是数学中的精确与逻辑推理吗?又如婴儿在和父母的互动中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相同点,如脸部有眼、鼻、口等,不同点如声音、手臂粗细、体味的不同等,这都引导幼儿萌发了数学学习中配对与分类的概念。
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巴斯葛曾说过:“人的心智本性是属于数学的。”换句话说,“数学心智”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的一种性向。他同时认为婴儿对秩序有非常敏锐的感受性,这个感受性被称为“数学的感受性”,而当这些感受性具备“精确”的结构时,就称为“数学心智”。
“数学心智”
十几年前我刚加入幼教界,有机会参加了一场幼儿数学教育的研习活动。讲师来自日本,他说:“我原是一个高中老师,在高中教数学时就在想,高中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为何如此差呢?于是我放弃了高中教职,到中学去任教。在中学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因此我确认问题一定出现在小学,继而把自己降级到小学当数学老师。结果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原来孩子学习数学的关键点是在幼儿期。为了找到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我辞职还乡,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了一所幼稚园,为数学教育做扎根工作!”当时我刚进入幼教界,因此不太能体会他的感慨,然而当我深入研究幼儿教育,以及指导孩子学习数学时,赫然发现那位日籍讲师的分享句句属实,毫不夸张。
建立数学前概念的敏感性
潜意识吸收性心智(0~2.5岁)——建立数学前概念的敏感性
晶晶是今年大学自然组应考生,由于她的数学与自然学科成绩优秀,获得保送资格。我好奇地向晶晶的妈妈请教,为何晶晶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晶晶的妈妈表示,晶晶两岁时,天天在妈妈经营的牛排馆进进出出,约两岁半时,她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刀叉吃鸡蛋及火腿;每天开店和打烊时,她都会陪在妈妈身边,把账目上的现金分类,并一一点数给会计;营业时间她总是黏着服务生画画,每天都要画固定的几道菜品,于是妈妈把这些作品做成扑克牌,和她玩数数及翻牌记忆配对游戏。
待晶晶更大一些,她很喜欢到厨房帮忙,妈妈灵机一动,把盘子做好编号:1号盘子放沙拉,2号盘子放面包,3号盘子放鱼排,4号盘子放猪、牛排……就这样,晶晶凭着妈妈的提示帮忙排盘子。而且当服务生在擦拭餐具与摆设餐具时,她总要插上一脚,将刀、叉有秩序地放在不同的盘子里。
孩子通过和生活里的事物进行接触,获得分类、配对、序列、形状排列、口语数数等概念,这些经验建构了孩子逻辑数学的基础。
学习数学的敏感期
有意识吸收性心智(3~6岁)——学习数学的敏感期
在潜意识吸收性心智时期,孩子凭借周遭环境里的真实事物吸收了很多经验。到了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有意识吸收性心智时期,他们内在的真正需求是将既有的经验进行学问式整理。所以,孩子在这期间喜欢借着外在的教具整理其内在的知识,同时也喜欢数算物品,更喜欢用平面圆形和立体圆形去创造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时期,成人可以透过建构积木引导孩子认识立体几何的名称,如圆柱体、三角柱、长方体、立方体、球体等,以及平面几何的学名,如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梯形等。而在点数的经验中,成人可先让孩子数出家人的数量,再拿出等量的餐具做餐桌布置,还可通过买饭让孩子学习付账和找零钱。
幼儿对数字的认识不宜太早开始,应在他真正了解数量和数名的关系后再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当您告诉孩子“拿五个山楂给妈妈,十颗糖果给小客人,再倒六杯茶给家里的人喝”,他都能正确做好时,再对其进行抽象的数字教育,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
若孩子能正确地把1到10的数字、数量、数名结合在一起,并且当你拿出和为8~10的任何两种数量时,做任意的排列,问孩子哪一组数量多,孩子都能回答你“一样多”,并能说出理由时,表示孩子已经具有数的“保留概念”,此时孩子就可以学习10以内的加法了!一般具有这样能力的孩子是5~6岁,发展较早的幼儿四岁半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了。
当大班的孩子具备了数与量的“保留概念”,并熟练地掌握了合成与分解的技巧,此时带领孩子进入十近位与位数的学习,这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不管是学习几位数的加法与减法,只要不进位与借位,都是10以内的合成与分解,都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